查看原文
其他

清华艺博首办篆刻艺术展,呈现谢磊明、方介堪、徐无闻的“全能”魅力

美术报 2023-12-26

在20世纪涌现的杰出篆刻家群体中,谢磊明(1884-1963)、方介堪(1901-1987)、徐无闻(1931-1993)三位无疑极具代表性,他们之间师弟授受、承先继后,在深入汲取传统养分的基础上,对文人篆刻和篆书艺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,他们的创作实践展现出古典文艺的丰富美感和独特魅力,同时也强调和重申了印学和书学的文化立场。


11月1日,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“铁笔丹华:谢磊明、方介堪、徐无闻篆刻艺术展”正式开幕,展览展出了三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和珍贵文献,集中呈现他们的艺术造诣和学术观念。






展览现场


谢磊明、方介堪、徐无闻均为西泠印社社员,以篆刻名世,实则也都是博通诸艺的人杰。谢磊明自幼饱读诗书,浸淫词章,喜好戏曲和古典小说,其书温文典雅、柔劲相成;方介堪的书法诸体兼善,亦时染丹青,题画诗文常见自作,艺文修养相当全面;徐无闻在艺术上最为人称道的是玉箸篆,尤以拟中山王厝器铭文书法独步字林,他在诗词、绘画等领域也是深耕既久、多有创见,故而一直都有“全能”之誉。



1937年,张大千、方介堪、于非闇、

黄君壁、谢稚柳等同游雁荡


2023年是谢磊明逝世60周年、方介堪逝世36周年和徐无闻逝世30周年,西泠印社也迎来建社120年,主办方表示,此首度举办篆刻艺术主题展览,通过大量篆刻原作、印蜕印谱以及相关书画、信札、手稿、器物等文献,期以观照和讲述现代篆刻史、鉴藏与交流史的一个重要面向,并藉此向保存金石、护持文物、研究印学、传播艺术、热衷教育的杰出学人和优秀传统致以由衷敬意。




展览现场


此次展览分为“磊庐延光”、“玉篆凝神”、“守墨烛明”、“交游有道”四个单元。


第一单元 磊庐延光


在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中,谢磊明是一个被学界严重忽视的存在。近世温州地区金石学术之兴盛、篆刻艺术之发展,均离不开他的贡献。谢磊明对方介堪有教诲提携之恩,也是方介堪两名堂弟方节庵、方去疾的岳父,以他为关键人物的这一兼具地域性和家族性特色的学人群体,以继承和弘扬印学为己任,对20世纪篆刻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。



展览现场

谢磊明名光,一字烈珊,号磊庐,因得庋藏明孤本《顾氏集古印谱》,取室名曰“顾谱精舍”。他嗜古成癖,兴趣集中在收藏印谱和印章,其本人和方氏兄弟的艺术均受惠于此。谢氏曾将所藏部分明清以来名家印作辑拓为《春草庐印存》,他勤于摹古和创作,早年学徐三庚,得其婀娜飘逸之姿,后转效吴熙载、赵之谦、邓石如等,出入浙皖、寝馈八家、远溯秦汉,最终形成朴厚雅正、平淡高华的风格特质。谢磊明还常常缩摹碑帖为印章边款,皆为蝇头小字、长篇巨制,每字点画不失神采,与印文交相辉映。


本单元展陈谢磊明篆刻精品、藏印原件和书法墨迹,同时以图片形式展示其若干边款墨拓,由此呈现谢氏独具一格的书刻艺术。


旁通二篆頫贯八分
3.6cm×3.6cm×5.6cm


谢磊明鉴藏印及其钤用



天根月窟之巧牛鬼蛇神之奇

5.2cm×5.2cm×11.4cm 1946年


天根月窟之巧牛鬼蛇神之奇,印屏


江流有声断岸千尺

4.8cm×4.8cm×13.5cm 1946年


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,印屏


谢磊明刻三家诗印款

3cm×3cm×9.2cm


第二单元  玉篆凝神


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篆刻家之一,方介堪不仅在印学领域卓有建树,亦毕生贡献于艺术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,他曾在故宫博物院、上海美术专科学校、新华艺术专科学校、浙江美术学院、温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等处服务或任教,参与筹建温州博物馆和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,并于1979年被推选为西泠印社副社长。



展览现场

方介堪原名文渠,字溥如,后改名岩,字介堪,号介庵,室名玉篆楼、蝉园、晚香堂。早年师事任公衡、谢磊明等,游学上海后拜入赵叔孺门下,潜心汲古,同时遍结时贤,与张大千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交谊。方介堪的艺术创造力十分惊人,一生治印逾四万方,上自周秦两汉,下迄明清诸家,皆能窥摄神奥,尤擅拟汉玉印风格,清雅高峻,人所不及,鸟虫篆印高古灵动,成就不凡。方氏为人勤勉,著述颇丰,除出版了大量个人印谱外,尚有《古玉印汇》《玺印文综》《印谱过目考》《玉篆楼读印记》等专著和文稿存世。


本单元展出方介堪尤具代表性的篆刻原印及印蜕、印屏、印谱,以及部分书画、手稿和日用文具等,以有助于全面了解方介堪的艺术风貌和学术成果。


白巂(鹃)楼

8.4cm×8.4cm×11.5cm


水是眼波横,山是眉峰聚

3cm×3cm×7cm


方文渠印

1.5cm×1.5cm×4.4cm 1924年

 

方介堪书画篆刻用具


象轴留珍目录


“象轴留珍”

张大千于1948年请方介堪为自己珍藏的二十幅历代名画刻治象牙轴头,方介堪巧妙设计、精心篆刻,为每组两件轴头一面刻作品名称、另一面刻“藏之大千”四字。作品全部完成后,方介堪即将轴头原物交还张大千,仅留存拓本一份,后装裱为册,题名“象轴留珍”,并自述始末于册前。1975年,谢稚柳应请为该册题写扉页。

 

方介堪印屏

87.3cm×45.8cm 1985年

 

方介堪《水仙图》

112.5cm×55cm 1977年


张大千《小龙湫图》

95cm×46cm

 

张大千《对镜理妆图》

114cm×48.5cm 1945年


“张画方印”

1926年,经张大千老师曾熙的推介,方介堪获交张大千,二人遂成莫逆之交。此后,张大千的常用印章亦多为方介堪所刻,时有“张画方印”之称,珠联璧合,辉映近代艺坛。如本次展览的展品之中,张大千《小龙湫图》图中所钤朱文“张爰”、白文“张大千”姓名印以及朱文“山水因缘等于婚媾”闲文印,即为方介堪所刻;《对镜理妆图》中的“摩登戒体”,亦为方介堪所治,张大千常在所画古典仕女、现代美人画上钤盖这一内容的印章。


第三单元 守墨烛明


在蜀中文化界享有盛誉的徐寿和徐无闻父子,均为博通经史词章、兼善书画篆刻的硕儒,他们前后相继,寓道德学问于艺术创作之中,书写了一段文坛佳话。



展览现场

徐无闻本名永年,字嘉龄,后因耳疾更名“无闻”,斋名守墨居、烛明室、玉局邨舍等,其幼承庭训,又问学于易均室、周菊吾、沈尹默、潘伯鹰、郭绍虞等先生,因深慕方介堪印艺,亲往温州执礼拜师。徐无闻以《说文》为学问根基,精研小学,在金石文字、书法篆刻等领域造诣甚高,印风质朴典正,书法刚健渊雅,尤以玉箸篆、拟中山王厝器铭字蜚声海内。徐氏曾长期执教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,兼作唐宋文学和书法两个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导师,培养后学无算,所撰《甲金篆隶大字典》《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》及合编之《殷墟甲骨书法选》《书法教程》等,皆度人金针、嘉惠学林,其印作则主要收入身后出版的《玉局邨舍印存》中。


本单元遴选展示的徐无闻篆刻原石及书画、拓本题跋等,充分体现出他在传统艺术诸多方面的精湛修为,和其作为学者型书法篆刻家的突出特点。


歌商颂室收藏记

4.1cm×0.8cm×1.2cm 1960年


前身相马九方皋

4.9cm×4.9cm×3.3cm 1983年


老子其犹龙耶

2.5cm×2.1cm×4cm 1988年


徐无闻节临中山王圆壶铭文118cm×45.5cm


树石图

80cm×34cm 1993年


第四单元  交游有道


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,又谓“诗可以群”。传统文人君子之交往,无不以艺文为纽带和媒介,相与切磋琢磨、互励互益,在此基础之上产生流派、团体、艺风、学脉。谢磊明、方介堪、徐无闻三位先生递相授受、前后契应,更不以地域为限制,广泛结交其时最具成就和影响的篆刻家、书画家、诗人、学者等,如吴昌硕、黄宾虹、章太炎、褚德彝、赵叔孺、陈叔通、经亨颐、何香凝、弘一法师、叶恭绰、马衡、张宗祥、马一浮、沈尹默、易均室、郭沫若、吴宓、徐悲鸿、刘海粟、潘天寿、张大千、夏承焘、沙孟海、潘伯鹰、戴家祥、赵朴初、夏鼐、谢稚柳、启功、饶宗颐等,藉由他们,得以观察20世纪文人交游与艺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。



展览现场

本次展览在呈现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之外,还呈现了他们与师友之间合作或酬赠的书画、往还的信札,以及见证交游的相关文献和器物等,希望据以呈现以他们三人为枢纽的艺术家群体及其互动,感受“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”的魅力和温度。


赵叔孺致方介堪书札


黄宾虹、王师子致方介堪书札


张大千致方介堪索印书札

7.5cm×12.3cm

 

1947年4月,方介堪(左二)与夏承焘、马一浮、马公愚等合影


易均室、徐无闻题跋豆沙关袁滋题刻拓本

130cm×42cm



韩天衡题写展名


▼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《美术报》



 综合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相关资料  编丨lisa  转载请注明出处  投稿、广告、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:L215337 
往期专题 (点击标题直达)
154件(套)珍贵藏品揭开古老又神秘的墨西哥古代文明面纱
赵无极:朝向天空和云雾的心灵
故宫雕版馆开馆,库房式展出15000余件文物,《摄政王令旨》等珍罕雕版亮相
“艺舟行江海”——拱墅、茂名两地书画作品联展
耗时129天!这群高中生用浮雕壁画再现《千里江山图》
懂并信任着——我与《美术报》这些年

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

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“赞”和“在看”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